设为首页加入收藏欢迎进入广东教育学会网站 现在是

更合理地规划和建设学校空间 完善新型公办园建设办学制度

发布人:南方都市报   发布时间:2020/12/28 11:28:14   阅读:1376

邀请国内知名教育界人士共话深圳教育,广泛凝聚改革共识
更合理地规划和建设学校空间 完善新型公办园建设办学制度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12月28日        版次:NA02    作者:伍曼娜 何思敏 谢萌 周正阳 朱倩



湾区名校长沙龙现场。

 
  各区教育部门人士圆桌对话
       在圆桌对话环节,南山区政协副主席、南山区教育局局长刘根平,罗湖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殷刚,宝安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范燕塔,龙华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玉玺,围绕《区域教育改革创新经验分享》主题展开讨论。
       深圳大学教育学部副主任、师范学院副院长、深圳大学基础教育与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广东省政府督学李臣主持对话。


刘根平:回到4个逻辑起点推动教育的创新
       对话中,刘根平表示,要回到学校、老师、学生和“第三空间”4个逻辑起点,推动教育的创新。“区域教育创新的逻辑起点在学校,学校作为创新的逻辑起点,我个人认为有四个因子值得我们去探索。而且南山也是这么努力做的。”这“四个因子”分别是学校的自主性、教师的热情、学生永远是教育的中心、激活教育的第三空间。
       刘根平说,过去教育的空间基本是家庭和课堂,激活教育校内和校外的第三空间是创新教育,创新人才的关键。比如,校内的图书馆、实验室、食堂,校外的博物馆、图书馆、高新企业的这些地方。


殷刚:公办园建设、民转公工作顺利推进
       殷刚表示,今年公办园建设,民转公工作,是政府大力推进的教育民生实事。在实施公办园建设的过程中,罗湖区一方面全力以赴完成50%的目标;另外一方面也在考虑公办园建成以后,能不能够实现目的,能不能够保证所建成的公办园的质量,并同时通过高质量的公办园建设促进其他类型的幼儿园,包括民办园整体资源的整体提升。所以建设过程中,罗湖也对新型的公办园建设办学制度、管理进行了同步的考虑。
       具体包括用好、发挥好现有原有公办园的优质资源。通过由原有的公办园,通过集团化办园的方式承办,原有公办园的管理模式、人才优势、课程优势、品牌优势得到了辐射放大。罗湖学前教育还建立行政、督导、教研、培训四位一体的治理机制;同时通过教育行政部门协调,分解到培训教研,及时地进行总结。通过三方面的工作机制,罗湖今年的公办园建设过程中,有效保证了新建公办园的质量,也获得了市民家长充分的肯定。


范燕塔: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位建设


       宝安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范燕塔分享了宝安如何拓展办学空间:“办优质的教育,从硬件上首先需要一个充裕而优质的空间,不管是学校的物理空间,还是社会的教育空间,都需要给孩子一个很充裕的发展空间。”宝安的学校建设在“十三五”不仅上了一个台阶,学校空间得到更合理的规划和建设,“按照学校空间要给孩子,给学生的理念,我们在各方面落实这件事情”。
       范燕塔表示,课程建设上,宝安区各学校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要实现学生全面发展,要抓好课程体系的建设和落实;环境设施上,校园的环境要优化,实现环境育人;加大集团化组建,“我们要总结自己的集团办学经验和教训,学习其他地区集团办学的好经验,为我所用。建一个成一个,建一个好一个,千万要避免贴牌”。


王玉玺:多管齐下,改变龙华区教育“不平衡”局面


       龙华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玉玺表示,龙华是一个新区,长期存在“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也呈现“南强北弱”的形势。“区委区政府下了很大的力气,不管在师资的选配,学校的建设方面,都是出奇招,还是非常见效的。”
王玉玺说,从龙华整个教育的发展角度来说,教育的发展要集团化联合式发展。但不是为了集团而集团,集团化一定是理念贯通、课程贯通、师资贯通、教师成长路径贯通。“还有集团三者为重,事不过三。每个集团的校区不能超过三个,在集团的角度来说,给它更宽泛的空间。”
       “我们在积极探索和实践,龙华教育整体提倡的就是积极教育,用积极教育的理念去引导。秉承积极的态度,采取积极的手段,我们要寻求积极的效果,用积极的方法策略手段去实施教育。”王玉玺补充道。
  
嘉宾分享环节


  丁钢:从关键能力的视角谈教师教学核心能力提升


       在嘉宾分享环节,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高等研究院院长,曾长期担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人社部博士后管委会教育学组召集人丁钢带来现场演讲,主题为《教师教学核心能力提升:关键能力的视角》。
       “之所以提教学的核心能力,其实还在于我们面临的一些现实的挑战。”丁钢表示,目前学业质量标准有缺位,他对学业水平的标准也做了深度的研究,希望把学业水平的标准和课标结合起来。其中,2017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这里面集中地提出了关于学生的关键能力,而且有非常清晰的表达。一是认知能力,我们要关注认知能力是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二是培养合作能力,培养合作能力可以称之为一种非认知能力;三是培养创新能力,关于我们怎么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四是培养职业能力,就是怎么适应社会,知行合一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而如何判断教师教学的核心能力?在丁钢看来,我们要来自于实践,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和判断。一是专业教学的能力;二是思维训练的能力;三是校本科研的能力;四是基于技术的能力。丁钢表示,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其实也在总结教学教育的得失,如何建立合理的教师教学核心能力要素体系,有利于转变教师教学的评价;另外,更重要的是如何把教师的教学工作看作是一个专业,随着科技的发展,这种专业活动所包含的教师教学核心能力,依然具有不可替代性。


  张祥云:不让绝对的教育观念成唯一主流


       深圳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原所长、深圳教育学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深圳市第六届人大代表、深圳市人民政府兼职督学张祥云教授作了题为《搞教育要讲“人文道理”》的主题分享。
       张祥云认为,搞教育要讲人文道理,教育要注重“立德树人,五艺并举”。中国文化特别尊重“道理”,“道理”二字隐含着中国传统文化极为精华智慧所在。在张祥云看来,搞教育研究并不仅仅是为了搞一套“让别人能做”的通用性做法。
如何成就教育的“内在境界”,如何让教育回归到自己的灵魂层面,把别人照亮?他认为主客分离的研究方法,想找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寻求普遍性和共同性,可能忽略了精神和灵魂的多样性。“不要让绝对的教育观念当成唯一的主流。”张祥云祭出点睛之笔。
       “‘否定—重建’是科学真理,‘肯定—重现’是人文道理。人文道理的教育很重要,如果仅仅执着于科学真理,可能这种培养方式会培养出‘科学怪人’。”张祥云感慨。科学教育是追求线性递进,而人文教育是螺旋积淀。深圳教育,不仅仅要强调科学教育,也要强调文化教育,也要强调继承、传承,在此基础上强调创新。
       张祥云从人文道理的视角谈教育,他认为,不光是要科学技术、人工智能、互联网+,不光要使用对象化的方法来促进学习和应用。无论任何科学技术如何发展,在教育上都应该追求每一个教师内在的本体功夫。“每一个老师自身的、内在的内涵都需要挖掘。我们讲人文道理,不是要否定科学道理,之所以加入‘人文’这个内涵,是为了强调‘人本身’在教育中的作用,强调人文和科学的双轮驱动。”
  
湾区名校长沙龙


  “学校育人,一定要回归党和国家政府的要求”
       大湾区城市的知名校长汇聚一堂,举办“湾区名校长沙龙”,围绕《中小学育人方式变革的学校探索》这一主题开展研讨,分享名校经验。
       对话嘉宾是特级教师、国家督学、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原校长、中国教育学会理事、广东省人民政府督学、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总校长朱子平,深圳市福田区红岭中学(红岭教育集团)校长张健,深圳市第六届人大代表、广东省特级教师、深圳市盐田高级中学校长罗诚,初中语文正高级教师、广东省特级教师、第九届珠海市人大代表、珠海市九洲中学校长姜楠,惠州市实验中学校长、惠州市“明星校长”、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中学名校长培养对象聂育松,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校长、东莞市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段文宏。
       深圳大学湾区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德育学术委员会副理事长、教育部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基地师德项目首席专家傅维利主持了对话。
学校育人方式变革
       首先要遵循教育的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
       傅维利首先请校长们谈一谈在学校进行育人方式变革的时候,是怎样处理具体的改革举措和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落实的关系的?
       朱子平表示,育人方式的变革在其学校强调的是回归、融合创新。学校育人、一定要回归党和国家政府的要求。所谓的融合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是把世界上先进的一些教育理念,用我们探索出来的教育方式融合起来,只有这种融合才能真正适合国情和促进育人方式变革。
       聂育松介绍了学校在育人方式变革方面所进行的探索。聂育松从价值观,方法论和工具箱三个层面基本阐述了可操作性的育人系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比如在德育方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劳育方面,提出热爱劳动,有良好的劳动习惯,有一定的劳动技能,尊重劳动成果。第二个层面是方法论,跟教育教学有关的理论。在工具箱层面,主要聚焦六个方面,聚焦学生情况调查,聚焦文化氛围的营造,聚焦评价机制引领,聚焦育人队伍的打造,聚焦四化课程落实,聚焦考试内容完善。
       各校在育人方式的变革当中怎么处理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学生优势潜能或者兴趣爱好个性化发展呢?
       罗诚表示,现在新的课程标准特别聚焦学科的核心素养,就是要通过这个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必备的品格,关键的能力。他所在的学校的一个探索就是落在这个方面,怎么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高中生必备的品格和高中学生在高中三年必须掌握形成的能力,关键能力。
       段文宏认为,育人方式的转变,首先要遵循教育的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作为一个普通中学,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从一开始就提出了快乐教育,“让孩子们乐在学中,乐在七中!”“人人入社团,天天有活动,各个有特长”。学校从学生的社团入手,把学生们注意力从课程课堂吸引到广阔的校园环境里面。段文宏指出,育人方式转变要切合实际。为了把学生吸引到学校来,学校一方面从劳动教育入手,一方面将东莞地方非遗文化引入学校,实现五育并举。
       在育人方式的改革中,学校怎么很好地利用好课内与课外的资源、校内与校外的资源?
       姜楠分别从教育内容和课程设置两个维度,介绍了如何有效地调动校内外的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张健说,调动家长经常来学校,甚至帮助开班会,分享个人的成功经验,分享行业和职业的感悟,这对孩子们其实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交流。
校长分享教育改革创新经验
       在教育改革创新经验分享环节,深圳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校长刘为基,深圳科学高中党委书记、校长尚强,深圳市蛇口育才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校长徐蔚琦,深圳市翠园中学(翠园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校长韩冬青,深圳市龙城高级中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校长马锐雄,现场分享教育办学经验。
       当天颁发的“创新大奖”设年度大奖及年度特色奖两大类,共颁出14个奖项,包括年度最受欢迎教育实事、年度教育人物、年度教育改革创新领跑学校、年度最受关注新锐学校、年度智囊奖(提名奖)、年度集团化办学典范学校、年度家校共育典范学、年度阅读典范学校、年度美育典范学校、年度体育典范学校、年度STEM教育典范学校、年度国际教育创新典范学校、年度产教融合典范学校和年度最受欢迎幼儿园。



01-03版
统筹:南都记者 伍曼娜
采写:南都记者 伍曼娜 何思敏 谢萌 周正阳 朱倩
摄影:南都记者 刘有志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 | 意见及建议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广卫路14号

Copyright @ 2014 www.gdjyx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广东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粤ICP备09170434号

网站开放时间:8:00-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