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欢迎进入广东教育学会网站 现在是

群贤毕至 共话教育高质量发展

发布人:粤教学会宣   发布时间:2023/5/13 11:02:33   阅读:985

                       群贤毕至   共话教育高质量发展
                              ——第十八届广东省中小学校(园)长论坛在东莞召开

       5月12日,广东教育学会第十八届广东省中小学校(园)长论坛在东莞召开。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璧亮,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希贵,广东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张路,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学会会长倪培霖,广东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卢晓中,广东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刘劲予,广东教育学会副会长冯增俊,广东教育学会副会长、深圳市教育学会会长金依俚,广东教育学会监事长赵丹凌,广东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梁绮雯,山西省教育学会秘书长陈晓力,广东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黄为民等有关领导,特邀请前来的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学会、山西省教育学会有关领导和嘉宾,以及来自省内外基础教育界的专家学者、校长、园长等1300余人参会。
       本次论坛以“‘双减’下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新格局”为主题,由广东教育学会主办、东莞市教育局协办,东莞市教育学会承办,旨在以全省上下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形成热潮为形势背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根据2023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关于“大力推动基础教育‘强基、创优、新生态’”的工作部署,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突出“双减”,探索构建形成有广东特色的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体系,实现最佳育人成效,推动我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并展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广东范例。

                                                                       论坛开幕式现场
       12日上午,论坛开幕式由广东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卢晓中主持,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璧亮出席论坛大会并讲话。他代表省教育厅向论坛的举行表示祝贺。李璧亮指出:当前我们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和2023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加快推动广东教育高质量发展。此时,学会召开以“‘双减’下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新格局”为主题的校(园)长论坛,对贯彻《广东省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化“双减”,推进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助力广东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意义。

                                                              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 李璧亮
       李璧亮强调:全省教育系统要深刻把握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的战略意义,在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上干出新气象、作出新贡献、再上新台阶。今年初的省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构建广东特色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继续把 “双减”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大力推动基础教育“强基、创优、新生态”,加快建设教育强省。如何在“双减”视域下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形成教育合力,实现最佳育人效果,这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校和一园之长应该积极思考并探索解决的问题。希望参会的专家学者、校长、园长们,求真务实,大胆创新,扎实开展好这一课题的研究。省教育厅将继续按照中央和省的工作要求,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巩固义务教育“双减”工作成果,并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指导工作,推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社会支持的协同共育新格局,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东路径的教育篇章。
       李璧亮指出:广东教育学会作为我省教育系统成立最早、覆盖人群最多、影响面最广的教育学术组织,是伴随改革开放成长、发展起来的省级教育智库,是新时代党和政府联系基础教育广大教师、校(园)长和专家学者的桥梁和纽带,是推动我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省内外交流合作的重要力量。建会63年来,发挥引领、辐射、推动全省教育发展和培育人才的重要作用,为我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这次论坛的主办,彰显了学会作为直接服务于基础教育第一线的智库平台、指导和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助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他对学会提出几点希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总结经验,守正创新,建设“奋进学会”,围绕教育强省建设目标任务,振奋精神、担当作为,为努力开创广东教育新局面和全省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一是坚持政治建会。始终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作为各类学术活动和教育科研根本遵循,以本次论坛成功举办为契机,不断提升学术引领力。二是坚持学术立会。通过重“研究”,树“品牌”,努力打造高水平新型教育智库,发挥组织优势、平台优势、专家优势和资源优势,努力成为全省基础教育工作者的精神家园。三是坚持服务兴会。紧紧围绕全省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推进工作,继续做好“校长论坛”、“学术年会”等项目,改革服务形式,丰富服务内容,不断提升学会的服务贡献力。

       学会常务副会长张路致开幕辞,他指出,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二十大报告提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总体要求和战略部署,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我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吹响了广东加快构建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的号角,在此背景下举办这次论坛非常有意义。“校长论坛”是广东教育学会学术研究品牌项目,至今已举办了十八届,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教育决策部署,提升校园长领导力,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繁荣学术氛围,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广东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 张路
       张路表示,本次校长论坛举办前,学会以“‘双减’下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新格局”为主题开展了学术论文征集,共收到论文605篇,经组织有关专家初评、复评,评选出一等奖43篇、二等奖138篇、三等奖213篇。论文主要反映了几个内容和特点:一是思考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双减”,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二是研究育人模式变革,在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功能的同时,提升统筹利用校外资源能力,拓展素质教育空间;三是探索“双减”实施以来教师队伍建设、家委会、家长学校新机制构建;四是针对学校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认真分析原因,摸索解决问题的建议方案。一线的校长、园长们从自己的工作实践中思考和探索而成的这些论文对创新育人模式,以评价改革引领学校(园)、家庭、社会协同共育,促进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很多很好的论述和建议。

                                                              东莞市教育局局长叶淦奎
       东莞市教育局局长叶淦奎、副局长杜润江出席论坛开幕式,叶淦奎局长在致辞中全面介绍了东莞市在“双减”等方面所作的探索与实践以及东莞市基础教育总体发展情况。他表示,广东教育学会搭建了高层次的交流平台,共同展示基础教育在家校社协同共育发展新成就,交流各地基础教育经验,探索家校社协同共育发展新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东莞市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共同碰撞思想,吸收借鉴先进教育理念和经验做法,持续深化教育改革攻坚,大力实施科学教育“点亮”行动,着力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并在未来教育、集团化办学、教育数字化转型、教育评价改革等方面进行更多、更深入的探索,着力打造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奋力书写人民满意的教育答卷。同时,他表示,希望有更多高层次的教育活动在东莞举办,有更多的教育名家、教育智库持续关注东莞、指导支持东莞,多给东莞教育指导建言、传经送宝、发声助力,在更大范围、更高层面助力东莞教育高质量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学会会长倪培霖
       倪培霖在致辞中介绍了第二期内蒙古中学校长领航班全体学员一行50人到广东省开展学习交流的情况。她表示,广东省第十八届中小学校长论坛是一个群贤毕至,名家荟萃的教育学术盛会,汇聚了一大批优秀教育教学成果和一批全国名校、名校长,是一次向广东省教育深入学习的宝贵机会。她希望,校长领航班学员将先进的教育思想,深厚的教育家情怀和新时代办学治校的鲜活经验带回内蒙古,为内蒙古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同时,她向在座的校长、园长代表以及专家学者们发出邀请,欢迎大家做客内蒙古,增进内蒙古与广东省交流互动。
      本次论坛为期一天半时间,为参会代表带来了两场主旨报告,并开设了幼儿园、小学、中学3个分论坛,组织了3场圆桌论坛以及9场省内外名校(园)长主题报告,并推出“校长星空:我们育人实践”栏目,向大家呈现了13场一线校、园长微主题发言。论坛秉持守正创新,从宏观到微观,紧贴一线需求,积极搭建平台,校园长们一起交流心得,碰撞思想,吸收省内外先进理念和经验做法,推动了学术研究和教育教学工作,为开创广东教育新局面和全省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 | 意见及建议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广卫路14号

Copyright @ 2014 www.gdjyx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广东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粤ICP备09170434号

网站开放时间:8:00-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