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欢迎进入广东教育学会网站 现在是

90万人围观,超多业内大咖现身!这场连续举办8年的盛会,透露这些信息……

发布人:深圳大件事   发布时间:2023/4/16 14:51:23   阅读:352

                                                                           “核心素养”
                                                         是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词之一
                                               也是学生应当具备的、能够适应自己终身发展
                                                    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深圳教育界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在“核心素养”的培养方面
                                                                  有哪些探索和思考
                                                                   值得关注和期待?

       4月16日上午9点,由深圳市教育学会 、南方都市报 、深圳大学湾区教育研究院共同主办的第八届深圳教育改革创新论坛暨颁奖典礼,在深圳大学丽湖校区图书馆文汇礼堂举行。
                                                         数百名深圳教育界的知名大咖、
                                                        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
                                                        校长和资深教育工作者汇聚一堂
                                                      共同演绎一台深圳教育的学术盛宴

       深圳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市委教育工委委员邱成瑜,深圳大学副校长张晓红,深圳市教育学会会长金依俚,南方都市报社党委委员、副主编陶然,深圳大学教育学部党委书记李臣等嘉宾出席活动,分享教育发展的前沿智慧与真知灼见,并共同推杆,开启第八届深圳教育改革创新论坛暨颁奖典礼。


                                                                   接下来就一起回顾下
                                                                   这场精彩的论坛 图片
                                                                                  ▼
                                                           主流媒体+学术组织+高等院校
                                                                 携手打造教育学术盛典

参评范围拓展到高校,紧扣深圳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脉络

       深圳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市委教育工委委员邱成瑜在致辞中表示,第八届深圳教育改革创新论坛暨颁奖典礼,是深圳教育界的一件大事,也是全社会关注和支持深圳教育的一件盛事。
       2022年,以“聚焦核心素养、促进教育创新”为主题的评审,秉承公平、公开、透明的原则,评出本届大奖获奖名单,表彰了一批先进典型,评选一批标志性的事件,汇编了一批优秀教改成果。
       本届评选活动将参评范围拓展到高校,增设了具有发展特色的奖项,紧扣深圳教育改革发展的脉络,范围更广、影响力更大,起到了助力深圳教育先行示范和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立足深圳,辐射南方,影响全国,共同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新体系的形成

       深圳大学副校长张晓红在致辞中表示,深圳教育改革创新论坛由主流媒体、学术组织、高等院校三方联合主办,让人耳目一新。
       学会组织的专业引领,高等院校的学术权威,主流媒体的民生关注,其模式具有创新性值得全国教育界同仁关注。
       论坛以改革和创新为主题,立足深圳,辐射南方,影响全国,借助一个平台进行思想碰撞、观点提炼、激扬智慧,共同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新体系的形成,值得学习和推广。

致敬倾情奉献深圳教育发展的卓越教育人,促进更多的教育创新开花结果

       深圳市教育学会会长金依俚表示,深圳教育改革创新论坛的理念不仅体现在论坛的创设,更是贯穿于活动的全过程:奖项设置,评选机制、论坛议题等方方面面,不断丰富、优化,活动更加规范严谨,更具专业性、权威性,更有品牌影响力。
       深圳市教育学会和深圳大学湾区研究院携手主流媒体共同打造深圳教育年度盛典,就是为了致敬倾情奉献深圳教育发展的卓越教育人;促进更多的教育创新开花结果;让更多的思维灵感照亮教育的星辰大海。

南都:正在突破传统边界,成为深圳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参与者、同行者

       南方都市报社党委委员、副主编陶然表示,8年来南都携手深圳教育界同仁,尤其是从第六届开始携手深圳教育学会和深圳大学,广泛凝聚改革共识,推动深圳教育创新向前。
       论坛暨颁奖典礼已成为大湾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教育品牌。
       陶然提出,新的科技革命,尤其是人工智能的突破性运用即将成为现实,未来教育形态、教育场景和育人的使命也必将发生深刻的变化,这需要全体教育人躬身入局,锐意创新。
       这样的新使命、新担当同样也是正在致力融合转型的媒体人的责任。南方都市报正在突破观察者、报道者的传统边界,成为深圳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参与者与同行者。

                                                             教育大咖交流碰撞齐分享
                                                                  展现湾区教育智慧

“创新素养”是“核心素养”中的关键素养

       深圳大学教育学部党委书记李臣进行了《创新素养与跨学科教学力》的主题分享。
       他认为,26年来,关于创新素养的研究已经非常丰富,创新素养应是核心素养的关键素养。
       这个素养的产生主要依靠教育教学,要推动教学创新,要继续关注跨学科研究和跨界探究。
       未来,教师需要培养跨学科教学能力。今天的教研必须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由原来的单科教研走向联合教研、跨界教研、生态教研,社会要参与进来。要建立“立交桥”,这样才能立足教师,通过学生,为了创新素养的培育而产生跨学科教学的真正进步。

艺术疗育,为“核心素养”培养打开一扇窗

       深圳大学艺术学部戏剧影视学院副院长王维斌分享的主题是《艺术的疗育性——以实验心理剧为例》。
       他认为,艺术疗育是综合了艺术教育和艺术疗法的一个新概念,是心理美育的一种,主要通过提供艺术素材、活动经验等作为教育的方式,是心理、德育、美育教育有机融合的新的教育样态。
       他强调:“艺术疗育”而非“疗愈”,是力图通过“艺术疗育”的方式,帮助学生将艺术作为自我认知手段重新认识自己。
       他希望“艺术疗育”可以作为防范原生伤害的手段,服务于大中小学生。

       他通过生动的案例,国内外研究动态及成果,深圳大学艺术疗愈中心的探索,向与会来宾展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美丽“新世界”。



       在“教育沙龙”环节,围绕《基于“核心素养”的思考和行动》这一议题,深圳市福田区教育局局长王巍、深圳实验学校党委书记夏育华、深圳市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禹明、深圳市福永中学党总支书记平怀林展开探讨。沙龙由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白皛主持。


核心素养培养是系统工程需家校社全社会达成共识

       福田区教育局局长王巍从教育行政部门实现核心素养对孩子的培养所遇到的困境、挑战,面临需要突破的问题来谈。
       她表示,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家长,全社会要达成共识,从追求分数、升学转变到如何培养孩子的核心素养,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孩子。
       “如果没有共识,培养孩子核心素养,在推进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阻力。尤其是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老师,对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外延的认知需要清晰,如何培养孩子的核心素养,课堂如何改革,为什么要这样改。从原来的知识传送,满堂灌到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注重对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实施探究式、项目式、跨学科式学习,老师对课程改革的认识要到位。”
       此外,教育评价就是指挥棒,如果对教育的指挥棒评价不进行彻底的改革,对孩子们的核心素养培养也会受到很大的阻力。
       她认为,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校社一起努力,协同育人,为培养孩子们的核心素养,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面对ChatGPT等人工智能工具盛行,如何培养应对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

       深圳市福永中学党总支书记平怀林表示,除了教育评价这个来自外部的挑战以外,还有ChatGPT等人工智能工具的盛行,也给我们聚焦落实核心素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平怀林认为,目前很多老师还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只懂抓分数,不懂育人,无法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的目标和任务。接下来学校的管理者要打开思维,必须要给老师提供充分的培训,充分的土壤,设置符合学生实际的特色课程,要贴近他们的生活,让他们主动参与,乐于学习,焕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王巍谈到,尤其是人工智能时代,ChatGPT的出现,整个社会要思考,培养孩子的核心素养,究竟要培养学生怎样的品质,究竟应该如何培养他们面向未来,适应社会的能力?
       她提出,目前社会上的各样社会资源能不能对孩子免费开放,各金融企业、科技企业,一些前沿的实验室能不能向孩子开放,使孩子有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培养孩子的科学认知能力,培养孩子的探究能力,培养孩子的好奇心,最终培养孩子将来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深圳实验学校党委书记夏育华则从家长层面遇到的挑战谈到,核心素养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一个核心,三个方面,六大素养,十八个要点。
       它的核心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三个方面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六大素养是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等;每一个素养又有三个要点共十八个要点。
       核心素养有两个意义,一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二是具象化培养目标。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适应于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家长的挑战:一是从立意来说,孩子的学习要从知识立意转向素养立意;二是从目标来讲,要从个性的单一的成长转变成为孩子全面发展;三是从内容上看,要从短期的成绩或者表现转变到为了孩子的终身发展;四是从方式上来说,家长要从过度的参与转变到尊重孩子的自主发展,要给孩子们留白,要让孩子真正地去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实践,学会做人。

应对“从教书到育人”的时代挑战,以探究式学习落实“减作业、增素养”

       深圳市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禹明从研读教学大纲的角度来分析,从1952年教育部的《中学暂行工作条例》到今天新课标中提到的核心素养,这个过程变化说明了我们从教书走向育人,从学科本位走向学生本位。这种发展说明中国教育工作者在实际工作对教育、培养学生的深化不断升华。
       核心素养提出对于我们现在教育,对于我们深圳的教育应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2版《新课程计划》和《新课程标准》出台以后,推动了基础教育界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它明确提出了三维的育人目标,就是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因此,我们要通过学科素养的提升达成育人目标。

       平怀林则从各个学科的育人变革来谈到,一定要从根子上解决目前以应试教育为主的课堂教学生态,让学生多体验、多实践、多参与,只有在参与的过程当中他的创新思维,他的动手能力,他的合作精神财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

       同时,他认为,应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构建新型的探究式的学习课堂,主要训练学生的生存能力,让他的整体素养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对于学科的那种记忆力,解题能力,以及应试技巧方面的内容有所简化。


      对此,主持人白皛也表示,如何在教育当中真正做到减负,做到让学生从作业和题海中解脱,是课程改革,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点。

                                                           17个教育大奖涵盖多个方面
                                                          书写和展现了深圳教育的风采

       会上进行了“深圳教育改革创新大奖”颁奖。评审团秉承公平、公开、透明原则,遴选出17个大奖得主,获奖个人、单位和组织,均是从不同的侧面,书写和展现了深圳教育的风采。


       奖项涵盖了教育公益、教育民生、校园风采、名师名家、产教融合、家校社协同育人等方方面面;以点带面地呈现了深圳教育的风貌,展现了深圳教育多元化、多样化的风采,呈现了深圳教育的全景拼图。

                   

                                      第八届深圳教育改革创新论坛暨颁奖典礼

                                       关注教育前沿动态,把握教育时代脉搏

                                              展现教育风采,演绎教育智慧

                                             让我们见证了深圳教育的多元化与多样化


                                           期待深圳更多令人惊艳的教改成果

                                              在未来的教改论坛中一一呈现



统筹:南都记者 周正阳
采写:南都记者 周正阳 伍曼娜 何思敏 王童 谢粤蕾
摄影/摄像/剪辑:南都记者 胡可 刘有志 霍健斌 赵炎雄 冷锋 许松龙 钱艺 黄诗慧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 | 意见及建议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广卫路14号

Copyright @ 2014 www.gdjyx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广东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粤ICP备09170434号

网站开放时间:8:00-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