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可视化:让教育看见思考的力量
发布人:广东教育学会 发布时间:2021/10/23 11:46:48 阅读:1602
思维可视化:让教育看见思考的力量
——广东省中小学全学科思维导图教学应用研修班
在佛山成功举行
2021年10月21-23日,由广东教育学会主办的“广东省中小学全学科思维导图教学应用研修班”在佛山市南海区成功举行。本次研修班聚焦思维可视化高效教学策略研修,强化优质课程创设能力,提高学科思维导图绘制实操水平,赋能教学方式,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来自全省中小学各学科教研组长、任课教师和各学科教研员400余人共同参与了研训。
研修班邀请了国内知名专家-南京濯源心智文化发展研究院刘濯源教授以及林书扬主任莅临研修班授课指导。

第一天 初见端倪-思维可视化教学内涵
“三句话”启航学习之旅
课程伊始,作为信号的发射者,刘教授给在场的老师们送上三句话。一是本次学习是“思维的旅程”而非“知识的拼盘” (学习是记忆,但不是没有思考的记忆);二是画图是必要的,但最重要的并不是画图,而是图中的思维含量;三是这三天课是有挑战的,但只有挑战才有发展。刘教授希望老师们在本次三天研修班的三天学习中,领悟透彻这三句话的意义,并设定教学目标(挑战性任务):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告诉老师们理念通透才能引导学生攀爬知识顶峰,变得更好。
效能≠效率
刘教授讲到有创新思维的表现应该是与寻常处设问,教学中应该追求效能:教学点是学生的思维发展,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有效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

效能公式:效能=方向×方法×努力
教育4.0时代
刘教授表示教育具有时代感:我们已经从教育3.0时代进入到教育4.0时代。4.0时代教育框架旨在立德树人,新课程方案培养新学生。教育4.0时代下的教育核心应该是以素养为中轴线,技能基于训练,素养基于滋养。

刘教授通过一棵树指出向上是显性教育(树梢的教育)即是分数、技能、操行;向下是树根上的教育,即是心智,心智(一般发展)是根基、底色、通能指向核心素养。而拆分开来讲心是人格情感发展即是温暖(有共情的人)且坚毅(在挫折面前不气馁);智是思维发展水平(认知发展水平)即是清晰且灵活(创造性思维)发展水平被忽视,即核心素养。

参会的教师们不仅是教师还是家长,父母对孩子应该是高品质陪伴,不是简单地吃喝满足,应该是心智陪伴,传达一个积极向上的情绪。教育不一定要花很多钱,但是一定要花很多心思。在新教育场景中,师者的自我修养是:先是知识之师+技能之师发展成心智之师,再成为创造之师。
深度学习
下午的课堂中,刘教授给老师们传递一个概念叫做深度学习,即知识建构之深、思维发展之深、情感体验之深、社会合作之深。他表示,老师们在课堂中应该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撬动课堂教学变革的发生即是知识灌输型转变成思维发展型。

14点30分,林老师通过剥洋葱的方式带着老师们回顾上午所学——指向“发展性用脑”的学科思维导图指要。
重新定义:学科思维•导图
林老师说:“其实学科思维导图不是画出来的,而是追问出来的。”四个维度、围绕四个关键词展开的......

第一天,老师们在两位授课老师引领下,初见了思维导图的端倪。
第二天 探索幽微 以结构化思考促进思维发展型教学方式
正所谓,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次日,林老师首先就带着大家回忆巩固昨天的知识。
学科思维导图全新解释。
刘教授关于学科思维导图的权威解释:学科思维导图是一种以思维导图为雏形,借鉴融入其他思维可视化技术的原理及方法,在中国基础教育阶段学科教学场景中通过长期理论及实践研究演进出来的,在运用知识学科体系建构及学科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自觉接受学科教学逻辑约束,使零散的学科知识结构化、隐性的学科思维显性化,旨在促进深度学习发生及学习者心智发展,实现整体教学效能提升的图示方法/技术。
学科思维导图核心:结构化思考,一定三分。
联系本学科实践,尝试运用结构化思考,绘制学科思维导图,体悟思维品质的提升。
刘教授给了老师们一个学科思维导图绘制的形象化标准:上要顶天(主旨对象),下要着地(要落实到具体、不要画半截子工程),中间腰杆要硬(第二三层级的概括的精准性)。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及内部规律。正如维果斯基所言,教学必须走在发展的前列。因此,思维的发展是教学进步的根本。
第三天 豁然开朗-学科思维高品质管理,构建品质课堂
23号上午课程开始,刘教授通过抛出连环问题指出: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必须要通过追问考察学生们到底掌握了多少知识,并给予修补。
学科思维导图的深层内功—学科教学思维运动
随后以高考议论文写作模型(层进式)为核心,通过引、释、证、施、联、结展示一堂高品质作文写作课。做一位优秀的老师:理解好教材、利用好教材,合理整合教材,整个过程充分利用好自己的学科思维导图,教知识结构,最后超越教材,帮助学生获取必备知识和培养他们的关键能力。
刘教授表示,学科思维导图的深层内功——思维运动。思维运动是向上追溯、同层拓展以及向下延伸的过程,思维运动可分为非学科的思维运动以及学科教学中的思维运动。
思维导图软件实操训练,减负提质
林老师就思维导图软件实操训练(专题培训五):思维导图常用软件的应用指导展开讲解,并指导老师运用 XMind软件绘制学科思维导图作品。
学科思维导图品质管理,高质量教学的保障
23号下午,林老师向老师们分享了学科思维导图的品质管理知识,指出了绘制学科思维导图会出现延展不足、不利视读、组块超载、线性拼接、多个中心、末梢坏死、缺乏概括、分化不良等问题,这些由结构不良引起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学科思维导图的腰部出现了问题,应当始终引起教学者的注意。紧接着刘教授分享了学科思维导图的分型与学科思维导图品质管控系统,为高质量教学提供保障。
结业仪式
研修班的最后,进行了简单的结业仪式,四位学员代表上台分享了心得体验,给此次学习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同时,主办方为本次研修班培训中积极参与的老师送上赠品。

本次研修班的举办是广东教育学会贯彻落实《广东省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工作部署的生动体现,有效助力“双减”工作,赋能教师教育教学。三天的研修班通过思维可视化高效教学策略研修,融入“有意义学习”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帮助教师掌握思维发展型教学方式,强化优质课程创设能力。同时提高教师思维导图软件实操能力,减负增效,将学科思维导图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使得教师自身教书育人能力得到提升。
刘濯源 南京濯源心智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思维可视化教学体系创建人,学科思维导图概念提出者及绘制标准制定者,心智发展模型创建者。
林书扬 南京濯源心智文化发展研究院教学及课程研发部主任、“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思维可视化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课题组核心成员、心智教育核心专家。